中新社海南博鰲4月11日電(記者 刁海洋)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11日進入最後一天。幾天來,全球政商學界精英圍繞亞洲發展現狀、增長新動力以及自貿新格局等議題發表見解。對於亞洲各國如何“尋找和釋放新的發展動力”這一論壇主題,與會嘉賓們給出兩個明確答案:轉型升級以及融合發展。
  本屆論壇適逢全球經濟緩慢複蘇、亞洲經濟前景眾說紛紜的大背景,亞洲各國在內外壓力下謹慎前行。正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中所言,亞洲各國既要面臨老問題,也要應對新煩惱。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說,“目前,新興市場國家和亞洲多數經濟體增長放緩,原有的增長動力有所減弱。”
  近期發佈的《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競爭力2014年度報告》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報告指,經濟減速已成為亞洲各經濟體揮之不去的隱憂,尋找和釋放新的增長動力也成為亞洲各經濟體共同的努力方向。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將亞洲經濟面臨的困難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發展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變化;二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阻礙互聯互通;三是各種自貿協定談判如“雨後春筍”,經濟合作面臨碎片化和一體化兩種選擇。
  此外,經濟發展不均衡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有與會者指出,亞洲範圍內既有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還有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國家。不均衡的發展現狀也讓亞洲國家難以攜手同步、同速發展。
  面對紛繁複雜的外部環境和自身發展困惑,亞洲該如何謀變、謀發展?與會嘉賓從自身改革、地區融合以及自貿協定等方面給出了答案。
  “亞洲發展要靠改革”已成與會嘉賓共識。縱觀此次論壇的日程安排,名稱中直接提及“改革”的活動就有三十多次,改革受關註程度可見一斑。特別是中國的改革,吸引了全世界關註的目光。李克強在主旨演講中稱,中國將向改革要動力,中國經濟具備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新加坡《聯合早報》稱,這一表態顯示出中國有信心將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更重視可持續性增長。
  與會者普遍認為,中國釋放出的改革信號也同樣適用於正處於十字路口的其他亞洲國家。面對轉型升級,亞洲各國應該有足夠的耐心,有長遠的規劃。此外,在實現自身發展轉型的同時,加強區域合作、進行融合發展也是亞洲國家的最佳選擇。
  針對亞洲未來的合作與發展,李克強在演講中用了三個“共同體”概念來闡述中方的立場。他指出,亞洲各國要堅持共同發展的大方向,結成亞洲利益共同體;構建融合發展的大格局,形成亞洲命運共同體;維護和平發展的大環境,打造亞洲責任共同體。
  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看來,這一表述體現出“亞洲只有一個未來”的理念。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亞洲各國無法脫離鄰居獨善其身。因此,我們要把握當前的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發展。
  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表示,全球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了亞太地區。她認為,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目標使得亞洲各經濟體必須朝著一體化邁進。
  前歐盟委員會貿易專員、英國前第一國務大臣曼德爾森表示,除了一體化建設外,亞洲各國還要尋求更加緊密的經濟紐帶關係及溢出效應,同時還要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當中。(完)  (原標題:博鰲把脈亞洲新動力 開“改革、轉型、融合”良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b20gbmg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