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月25日,江蘇省市政風熱線聯動直播走進淮安。住在淮安柴米河河面的陳女士帶著一瓶河水走進了直播現場,並當場向環保局局長下跪,請求儘快治理柴米河污染問題。(4月27日《南京日報》)
  淮安柴米河為區域主要排澇河道,河道兩邊居住著大量居民。據村民反映,柴米河最近幾年河水越來越臟,發綠的河水常年散髮著陣陣怪味。環保局長與污染河流之間,伴著群眾對碧水藍天的期許,兩者時常上演出“動人”故事,從懸賞30萬邀請環保局長下臭水河游泳,到今天下跪求環保局長治理污染河流,群眾的怨氣與辛酸令人無語凝噎。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4日表決通過了史上最嚴格的環保法修訂案,該法有幾個方面的進展特別引人矚目:一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二是處罰不再封頂,三是環保公益訴訟。各大媒體及評論員紛紛點贊,滿懷期待新環保法能找回消逝的碧水藍天,可就在環境司法取得巨大進步的語境之下,群眾跪求環保局長之舉又折射出環境維權道路之艱辛,好像被媒體、專家津津樂道的公益訴訟、嚴格執行,對切身遭受環境污染荼毒的群眾而言,還是天方夜譚,他們還想不到通過打官司就能讓河水清澈。對環保司法幾乎一無所知的群眾,面對環境侵權只能採取千百年來“攔轎喊冤”的方式“跪求”公權力開開恩,這就給史上最嚴環保法如何接地氣提出挑戰。
  環保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環境維權公益組織的建設,無意是讓“攔轎喊冤”式維權徹底絕跡的重要舉措。規定再嚴格的環保法也需要群眾的廣泛監督,才可能被嚴格執行,當法律的文本被司法機關束之高閣,當環保法話題始終停留在廟堂之高上時,史上最嚴環保法規也只能是個概念,因此必須加大對新環保法規的宣傳力度,特別是維權渠道要讓群眾心知肚明。
  美國電影《永不妥協》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該故事是美國司法史上訴訟標的額最高的環境污染侵權訴訟,影片中充分展現了環境污染維權中群眾的不理解、大型企業及政府的阻撓、證據收集的艱難,而這些艱難險阻都是環保公益組織維權過程中不可迴避的,這就需要公益組織除了具備豐富的法律知識,更需要執著的精神與敏銳的洞察力,更要有一種愛護環境、不畏強權的堅定情懷,否則公益訴訟很難堅持到底。因此環保公益組織的建設是新環保法能否被嚴格執行的前提,當勢單力薄的群眾面對強大的環境污染侵權者,公益組織如果都望而卻步,群眾就只能噤若寒蟬。
  無論怎樣的環保法律制度設計,群眾可能都不會關心,他們最在乎的就是一種有效改變污染現狀的力量,如果跪求環保局長能夠立竿見影地改變污染,他們寧願去環保局下跪,也不會求助羸弱的公益組織。環境保護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新環保法當然不能“捂盤惜售”,必須打破某些行政部門“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觀念,讓環保法走進尋常百姓家。環保公益組織的建設要堅決避免行政化,充分保障其公益性、獨立性,招納具有奉獻精神與公益情懷的人士加入,讓他們成為遭受環境侵權群眾們的堅強後盾,只有這樣,跪求環保局長的悲情劇才不會再次上演。
  文/劉勛  (原標題:最嚴環保法偶遇“跪求環保局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b20gbmg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