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梅州12月14日電 題:廣東梅州千年客家古村落南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記者 楊草原 溫芳蘭 廖怡
  廣東梅州是客家人的聚集地,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的美譽。這裡客家文化底蘊豐厚,保留了許多以“圍龍屋”為代表的傳統古民居,從建築風格到民風民俗處處展示了客家的人文歷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見證著千百年來客家村落的傳承印記。
  近日,中國住建部、文化部等部門聯合公佈了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全國共有994個村落上榜,僑鄉梅州再添13個傳統村落。南下村以其人文歷史悠久,客家古韻深厚而位列其中。
  南下村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據史料記載,公元920年4月南漢高祖劉龑為避災曾屯兵扎寨於鬆口,在今天的鬆口南下設“御安圍”,並挖有“護城河”,後人為紀念劉龑曾到此地,便留下了“劉皇喚渡”的地名和傳說。現如今,南下村仍可找到御安圍、劉皇喚渡遺址。
  漫步在南下村,這裡田園阡陌,古橋相接,各具特色的古民居錯落其間,屋前天光雲影的半月形池塘星羅棋佈,屋後古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儼然一幅風景秀麗的客家鄉村圖。
  南下村保存著大量完好的各式客家傳統民居,圍龍屋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該鎮保存完整的傳統民居有83座,大都建於明清時期,具有重要的歷史保護價值。
  據南下村支書記李柏琪介紹,南下村是“華僑之鄉”的重點村,村裡“十有九戶”是歸國僑眷和港澳台同胞。清末民初,許多村民漂洋過海到東南亞等地謀生,發家致富後都會回家鄉興建房屋。
  南下村的“幹蔭堂”榕軒大張屋建於清代,乃張榕軒所建,三堂四橫一圍龍一雜房,建築精美,雕梁畫棟,是客家圍龍屋的典型代表。張耀軒於清代建造的“洋樓”是“中西合璧”的屋宇,在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特征和客家建築藝術的同時又帶有華僑僑居國的建築元素,豐富了客家傳統民居的建築形式和裝飾藝術。
  張榕軒、張耀軒兄弟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著名華僑實業家和愛國僑領,他們懷抱“實業救國”的理想,創建了中國第一條民營鐵路——潮汕鐵路,開啟了中國近代民辦鐵路的先河。
  在南下村,除了傳統的客家古民居外,仍保留著許多傳統的客家民俗文化,有“賞燈(上燈)”“七月半”、爬龍船”“搶渡弧”等習俗。“賞燈”即在元宵那天,凡添了男丁的家戶,要在祖公廳供祭品祭祀祖宗,並懸掛花燈,以慶添丁之喜,客家話俗稱“上燈”。此外,歷史悠久、群眾喜聞樂唱的鬆口山歌,在南下村也頗受歡迎。
  據悉,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村莊,從今年起將獲得中國政府的財政支持,目前,鬆口鎮政府成立了保護古村落的領導小組,對部分古民居進行修繕保護,並將結合鬆口鎮當地旅游特色進行保護開發、推介和利用。(完)  (原標題:廣東梅州千年客家古村落南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b20gbmg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